第218章 圣教的困境,灾祸的种子(1 / 2)
短暂的沉默如一层凝重的幕布,悄然落下。
肖青微微挺直身子,轻咳两声,那声音在安静的室内显得格外清晰,恰似一声婉转的提醒。
他道:“张将军,可不能乱说。”
“教主神通广大,这般不吉利的话,千万说不得。”
话语间,他脸上挂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微笑,既带着几分温和,又透着不容置疑的郑重。
他微微欠身,面向杨奇伟,眼神中满是尊崇,“再说了,连灵霄宗的雷虎都不是教主的对手。放眼这天下,又有谁能与教主相提并论呢。”
一番话说完,肖青瞥了眼张大山,再次转向杨奇伟,依旧陪着笑,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,向杨奇伟解释道:“教主,张将军一时口误,还望教主海涵。”
杨奇伟神色平静,只是轻轻摆了摆手,脸上不见丝毫怒容。
相反,他饶有兴致地打量着张大山,眼中闪过一丝好奇的光芒,嘴角微微上扬:“你且说说,李将军方才的话,问题出在哪里。”
这话一出,李自成的眼角不易察觉地微微抽搐了一下,像是被什么轻轻刺了一下。
他紧紧盯着张大山,目光中带着一丝不满,仿佛在无声地质问:我哪里说错了?
张大山深吸一口气,胸膛微微鼓起,随后双手抱拳,恭恭敬敬地拜道:“教主,我之所以反驳李将军的话,关键就在于下一代这个问题上。”
说到这儿,他缓缓转过身,目光深邃地望向窗外。
窗外,微风轻拂,树叶沙沙作响,可他的眼神里却透着一丝忧郁,仿佛透过这扇窗,看到了更为遥远而深沉的东西。
“虽然教主大力普及教育,恩泽惠及天下百姓,”,张大山的声音低沉而有力,在室内缓缓回荡,“但这些孩子,当真能领会教主的思想吗?他们能理解其中的深意吗?”
李自成闻言,当即眉头紧锁,像是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言论。
他不假思索地反驳道:“你这说的是什么话?学校的课本,可都是教主亲自审阅过的。咱们圣教疆域之内,所有地方使用的教材都是同一个版本。”
“虽说各地学校的老师,水平参差不齐,有的负责,有的不那么上心,但只要他们按照课本授课,学生自然能明白教主的思想。”
张大山却只是微微摇头,目光依旧凝视着窗外,轻声叹道:“学校里学到的东西,终究要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验证。”
“那些孩子在学校里,固然能接触到教主的思想,可他们离开学校之后,所接触到的又是什么呢?”
“是皇朝的君君臣臣、父父子子观念,是束缚人的三纲五常,是让人一味顺从、服从的规矩。”
他的声音逐渐高昂起来,带着几分悲戚,“到底是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大,还是学校对孩子的影响大呢?”
此时的李自成,像是被人猛地扼住了喉咙,彻底没了反驳的言语。
他张了张嘴,却发现喉咙干涩,发不出一点声音。
杨奇伟脸上的笑容也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。
他眉峰微微皱起,眼神变得深邃而凝重,陷入了沉默。
这个问题的答案,其实再明显不过。
相比学校,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无疑更为深远。
当孩子们在学校学到的东西,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,最终的结果,不言而喻。
杨奇伟端起桌上的茶盏,动作舒缓而优雅。轻轻揭开茶盖,热气腾腾的茶香瞬间弥漫开来。
他微微低头,细细地抿了一口,似乎在借着这片刻的动作,斟酌着言辞:“张将军所言,很有道理。”
“想要改变国民的思想,必须从成年人入手,绝不能只寄望于下一代。没有这一代人的改变,何来下一代的成长?”
李自成听了,脸上露出一丝惭愧之色。
他缓缓低下头,声音里带着几分自责:“是我考虑不周,未能参透其中的关键。张将军言之有理,改变国民思想,确实不能只着眼于下一代。”
微微停顿了一下,李自成抬起头来,目光中仍带着一丝疑虑:“不过张将军之前的话,还是有些言过其实了。”
“虽说只从下一代开始改变,或许会有些波折,但要说这会毁灭圣教,甚至……”
李自成说到这里,突然住了口,含糊其辞,终究没敢把那句话说出口。
他顿了顿,话题一转,接着道:“张将军的话,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了。”
张大山再次长叹一声,神色间满是忧虑:“若仅仅只是这一个问题,倒也不至于危及圣教的存亡。可问题,当真只有这一个吗?”